憑海臨風、汽笛聲聲,腳下的碼頭與大海相融成線。在鹽城港各港區,出海、進港,繁忙的港口日升月落,光影交織。
港通天下、向港而興,在向海圖強已成共識的當下,港口既是聯通世界的主要通道,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空間。
大城見大港,大港興大城。大港的背面,有配套產業的高歌猛進氣勢如虹,更有“港產城”的深度融合相互賦能?!疤囟鴥灐钡摹案劭?”正在成為展示城市經濟活力與韌性的重要窗口。
“農業+”
萬糧進港,億糧出田
一座港口,萬糧進港,億糧出田。2024年,鹽城港集團始終牢記“國之大者”,堅決扛牢“三農”工作責任,一方面累計完成糧食吞吐量911.88萬噸,另一方面推進“農業+”產業拓展,糧食產量、水產品實現雙破億斤。
——當你走進鹽城港大豐港區糧食碼頭,會發現一條銀色“巨龍”穿港而過,這是港口去年正式投運的散糧氣墊輸送機,該項目包含4條氣墊輸送機、3座轉運站、4座棧橋、3個變電所和2座箱式變電站等配套設施,全長達5049米,長度為亞洲之最。當碼頭門機抓料斗鱗次櫛比上下翻飛,一噸噸糧食經漏斗落到散糧氣墊輸送機上,將穩穩轉運至后方筒倉。
——芒種時節,麥浪翻飛,“三夏”豐收曲將在鹽城港集團的農場吹響。在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的加持下,在農機農藝融合、良種良法配套的新技術、新裝備的推廣下,鹽城港農業科技集團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,統籌組織、科學安排、靠前服務,搶抓晴好天氣,扎實開展“夏收、夏種、夏管”各項工作,確保夏糧顆粒歸倉、秋糧種足管好,奠定全年糧食豐收基礎。
圍繞“港口+農業”,鹽城港集團致力于打造高質量農業現代化示范區。聚焦“環保要求、基礎設施、新舊交替、勢單力薄”四個轉折點,實施“精細管理、改造提升、科技創新、提質增效、掛大靠強”五項措施。一著不讓抓好農業板塊經營管理,加快辦理海域使用權證和養殖證,保障國有資源“應管盡管”、國有資產“物盡其用”、國有收益“顆粒歸倉”。
提高智慧農業水平,打造“數字漁業”試點,引領養殖新技術示范。提高良種化水平,形成自主產權的系列良種,加快推進綠色有機認證,積極創建“低碳糧食(種業)示范園”,推動產業鏈從種植前端向精深加工和銷售末端延伸。推廣無人機防控、智能灌溉、自動插秧等技術,壓降生產成本,提高經營質效。學習借鑒“國字號”“省字號”先進經驗,積極實施以全農服務為重點的種植養殖鏈式發展,進一步拓展增收渠道,努力實現收益最大化。
“文旅+”
“五朵金花”擦亮金字招牌
繁忙的港口,不僅有航運,更有歡聲笑語和美麗風景。
早起,從港泊半島溫泉酒店出發,第一站到鹽城港海洋世界,再來到鹽城大豐港區動物園,最后前往跨境電商園,你將度過美好的一天——
海洋世界劇場里的小海豚個個“身懷絕技”,在空中飛躍、水中漫步,上演一場場視覺盛宴,也帶來“港口+文旅”的海洋旅游新模式。
大熊貓、亞洲象、長頸鹿、老虎、羊駝、天鵝……與數百種萌寵零距離接觸,在動物的世界擁抱自然,探索享受親子時光的絕佳去處。
鹽城港跨境電商園里,一個個獨具風格的俄羅斯館、歐洲館、日韓館、大洋洲館、東南亞館匯集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特色商品,還有驚喜美食樂享不停,絕美的購物體驗就在這里。
鹽城港文旅集團立足自身業務多元特性,從強內容出精品、強技術優服務、強標準亮特色三方面發力,強化品牌建設,積極打造港口科技博物館、海洋世界、動物園、冰雪世界及日月湖水上運動等“五朵金花”,深化港泊之夜系列活動,擦亮“港泊文旅”金字招牌。
用好用活農業、酒店、餐飲、景區、港口、濕地自然風光等資源,持續形成發展“厚勁”。積極拓展與新興媒體和社交平臺的合作,通過OTA、抖音、直客通等線上途徑,強化年輕流量吸引力。圍繞“港口+文旅”推出多樣化的文旅融合產品,為游客提供獨具特色的研學游體驗,進一步拓寬文旅產業橫向融合的發展空間,增強“港泊”文旅品牌的市場競爭力。
尋求合作伙伴,借助合作方在策劃、營銷、品牌、資金和市場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力量,共同合作開發,釋放文旅資源最大效益。優化產品體系,圍繞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購、娛”全鏈條需求,整合餐飲、酒店、民宿、景區和跨境電商等多元業態,與自然景觀、工業景觀、農業景觀、文化景觀深度融合,發展紅色教育、自然研學、親子休閑、康養旅游以及服務到港船員登岸消費旅游等特色產品。
“融合+”
發揮“1+1>2”的聯動效應
從整合、磨合,到融合,鹽城港集團從成立之初就堅持“一體化運營”,圍繞生存、運營、發展,因時因勢整合地域相近、業務相近資源。
農旅是鹽城港集團三大業態之一,只有進一步推進農旅板塊“融合+”,堅持“做實做優做穩做強做大”的要求,才能充分發揮“1+1>2”的聯動效應。
農為基、旅為媒,農旅融合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?
集團內外跨界融合——農業科技集團積極尋求與大型國企、央企合作,深入探索“農業+綠能”“農業+電商”“農業+文旅”“農業+物流”和全農服務等新業態,推動產業多元化。去年,華豐農場378MW“漁光互補”項目成功并網發電。進一步開拓資源再利用市場,宜風則風、宜光則光、宜碳則碳,大力推進新能源和碳匯資源開發利用,實現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,既為優化集團資源資產結構提供后備條件,又能在全市綠色低碳示范區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,有力保障大豐港區早日實現零碳物流園區目標。
線上線下融合——港泊酒店將現代營銷理念與實際業務相結合,推行“人人都是營銷員”的工作方法,通過增收激勵政策助力市場開拓,打造出一套融合線上線下、兼顧多元需求的立體式營銷架構。線上,利用數字化技術搭建起智能營銷平臺,通過精準的用戶分析,將活動精準推送至目標客戶群體,實現營銷效果的最大化;線下,注重打造沉浸式場景,從酒店的精心布置到內在的細致服務,從餐飲門店的特色菜品到用餐環境的氛圍營造,精心雕琢每一個環節,為賓客打造全方位優質服務體驗。
產學研融合——圍繞“港口+農業”“港口+文旅”,鹽城港集團認真研究、充分挖掘農旅資源優勢。在全市旅游業發展中爭作更多貢獻。立足“新、奇、特、優、精”要求開展自身經營,積極投身“美麗港”建設,再一次推出了重在“研”和“學”的暑期研學游活動,挖掘和放大港口科普、動物園和海洋世界等區域獨有旅游資源,為市民特別是中小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文旅、科普服務,將“研”與“學”有效融合,讓同學們在旅游的快樂中有所得、有所為、有所思、有所悟,在實踐中學到知識,并將知識用于實踐之中。